《意見》指出,到2027年,呼和浩特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形成100個高質量數據集、300個數據產品,積累300個以上數據創新應用場景和案例,形成2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生產力工具,算力總規模力爭突破80萬P,培育形成集聚發展的千億級數據算力產業集群。到2030年,區域產業生態基本形成,建成全國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大數據管理局獲悉,《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近日發布。
《意見》指出,建設國家重要算力基地。推進多元算力融合發展,每年設立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的“算力券”,支持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通過和林格爾多云算力監測與調度平臺購買算力資源。構建跨區域算力供給走廊,重點打造“呼和浩特—京津冀”算力供給走廊,打通算力南下通道,形成算力資源融合供給的南北雙向協同發展格局。提升網絡傳輸能力,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推進開展“萬兆園區”試點工作,對接入萬兆光網園區的典型應用場景給予獎勵。培育算力制造產業生態,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對新設立的芯片檢測實驗室、自主創新計算、網絡傳感設備和機器人的研發制造給予獎勵。提高算力產業附加值,全面梳理數據中心所屬關系與經營狀況,啟動數據中心按經營發生地入統,逐步提高數據中心畝均產值、畝均稅收等經濟指標。完善算力中心安全保障體系,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支持網絡靶場等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開展攻防演練、安全技能培訓等活動。
《意見》要求,推動數據要素市場高質量發展。提高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加快實施“數據要素×”行動,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對具有示范引領的典型案例給予獎勵。加快推進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平臺企業建立行業數據開放社區,提升中小企業用數能力;支持企業、行業、跨境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創建安全可信的數據流通環境,提升各領域數據開發利用水平。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支持各類數據產品進場交易,鼓勵企業在數據產品合規認證、安全審計、資產評估、金融創新和數據跨境流動等領域開展服務,對形成優質解決方案的給予獎勵。繁榮數據產業生態,加快推進和林格爾金融數據產業園、內蒙古數據要素產業園等數字產業園區建設,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數字產業園區給予獎勵。夯實數據領域安全保障能力,實體化運營呼和浩特市城市網絡安全運營中心——數據安全分中心,支持企業創新數據分類分級、隱私保護、安全監測、應急處置等數據安全產品和服務。
《意見》提出,搭建算法創新應用生態鏈。強化人工智能語料供給,打造一批高質量數據集,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按訓練使用量、數據質量等對符合條件的數據集給予獎勵;釋放數據標注需求,鼓勵數據標注企業研發智能數據標注技術。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研發賦能關鍵場景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產品和服務。支持能源、材料、生物領域相關實驗室設立科研合作專項,與人工智能創新主體開展聯合研發,培育數據技術創新專利。推動重點行業模型應用,重點推動自主先進大模型在政務領域部署應用。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支持企業在農業、工業、教育、醫療、文旅、新能源、交通等行業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方案創新應用。
同時,《意見》對增強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活力作了進一步要求。深化金融賦能,成立規模不低于30億元的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基金,重點支持數據算力產業創新發展。推動成立算力和語料子基金,探索算力和語料作價入股等模式,加強創新型企業培育。加強人才供給,鼓勵本地高校在學科設置上向數據算力領域傾斜并聯合企業開展實習實訓。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支持建設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強化示范引領,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支持數據算力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維護。每年安排300萬元資金,鼓勵行業創新示范,對在數字政府、數據要素、數字化轉型、算電協同、算力網、算力安全等領域列入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典型案例、試點示范的項目給予獎勵。
來源于:呼和浩特日報